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
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
新闻出处:   2014-06-06 08:59:17

 我国机械行业门类齐全,规模大,2009年整体销售收入接近9万亿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占到全球机械销售额的15%左右;出口额达到2,425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工业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当年我国GDP的8%;机械行业是对全国工业发展贡献最大的行业,经济总量占整个装备制造业2/3以上。因此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工业的“脊梁”。 

    经济的重化工化和人口的城镇化是驱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内在因素: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比超过60%,城镇化率达到46%,已连续多年保持上升趋势。在此过程中,我国工业结构将由加工组装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从而拉动对机械产品的大量需求。 

    全球产业转移是驱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外在因素:由于中国的机械行业拥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完善的设计和制造产业链,具有综合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比较优势,因此近年来海外的机械制造纷纷向国内转移,体现在机械产品的进出口额快速增加,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因此,中国机械行业存在中长期投资机会,但在选择投资时机时,要把握好行业的周期性和轮动特点。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韩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机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